在战胜泰国队之后,U17国足终于打破了自2014年以来在U17亚洲杯中未能取胜的魔咒。他们曾高声喊出夺冠的口号,然而在激烈的比赛中却再次未能闯入淘汰赛阶段。短短半年时间内,U17国足的成绩直线下滑,这其中,中方教练的“掣肘”或许是关键因素之一。
比赛中出现的干涉战术和肢体冲突,令看过和平杯、U17亚洲杯预选赛的球迷们对U17国足在亚洲杯上的表现感到十分诧异。与之前的比赛相比,这支球队仿佛“判若两人”。从主教练的战术安排到球员的表现,无论是战术、用人还是状态,U17国足似乎都失去了他们一年前的技术特点和精神面貌。
主教练仍然是上村健一,主力阵容也保留了大部分球员,那么为何球队的表现会如此一落千丈呢?在和平杯和U17亚洲杯预选赛中,U17国足常常能通过流畅的配合制造出破门良机,并利用高压逼抢创造出机会,这在对阵韩国队的比赛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然而现在,他们却从流畅的传递变成了只会开大脚。
内部人士透露,上村健一的战术并没有得到全队的认可。有时,他的安排会被否定,而训练时,各小组训练并未完全覆盖,这导致他的战术在执行上可能受到影响。一位在教练组任职的教练向媒体人苗原透露,有些教练在大赛中更看重防守,私下找球员谈话,希望改变战术打法,这种行为是否算作干涉?
此外,部分国内教练认为,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U17国足在亚洲杯上的表现将彻底糟糕。他们不希望中方提出不同意见被压制,为了孩子们的未来,他们当然要思考解决办法。这或许是U17国足表现“判若两人”的最重要原因。
除了干涉战术外,中方助教与上村健一的日本助手还出现了冲突。在海外备战期间,一次言语冲突升级为肢体冲突,日本助手被中方教练打了一巴掌。
还有与上村健一共事的教练表示,他过于坚持日本足球的行事方式,没有为中国足球做出改变。他的态度冷硬,使得国内教练难以与他共事长久。久而久之,对他的执教能力产生了怀疑和否定。对此,苗原指出这是中日足球人在文化思维、处事方式和足球理解上的差异所致。
然而,研究日本足球的博主大兵小将足球对此持有不同看法。他认为日本足球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,日本足球的长期发展计划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内容很多。他反驳道:“如果有人认为日本青少年足球发展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,那他不仅不了解日本足球文化,更不了解自己的文化。”
对于中国足球来说,请外教的目的是学习外国足球智慧为我所用。而不是让外教融入不适合发展现代足球的文化中。否则请外教又有何意义呢?中国足球界需要的是那些不仅好学而且谦虚的球员和教练,他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老师的关系,并真正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。”只有这样,中国足球才能有真正的进步和提升。